• 1.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(GCP)资质认定(2019年)
  • 2.上海市全医保定点单位
  • 3.上海市文明单位(2017年-2020年)
  • 4.上海市眼科临床医疗质量控制联盟会员单位(2018年)
  • 5.上海市医疗机构抗疫先进集体(2020年)
  • 6.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白内障、屈光优势专科
  • 门诊:周一至周日全天8:00-17:00
  • # English
爱尔眼科 2022-08-12 13:46:02

探究科研和人才培养,爱尔眼科求索中国眼科手术未来

       周末上午,上海爱尔眼科医院一楼。

  净几明窗的候诊大厅,秩序井然地沟通咨询,不见焦躁与不耐地挂号、开药场景,不慌不忙地准备前往不同楼层接受诊断的患者……

  在和爱尔眼科上海特区副总院长、上海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蔡劲锋交流之前,这样一座在上海沉淀了17年的医院外在表现可见一斑。

  蔡劲锋院长的办公室位于大楼十二楼,空间不大,摆设极简。沟通开始前,蔡院长还在忙着检查完成眼科手术的病患恢复情况,匆匆赶来。

  “我平均每天几十台手术,最多的时候甚至达到近六十台。”谈及他的日常工作,蔡劲锋显得安适如常——高强度的实操手术是国内眼科医生的手术常态。

  他进一步解释道,中国人口基数、近视发生率都远高于欧美国家,而人均眼科医生数量却又少于欧美。8月6日,上海爱尔眼科医院发布《2022中、欧国际近视手术白皮书》(以下简称“《白皮书》”),数据显示,目前全球近视人数约25亿,中国近视人群多达6亿。亚洲国家近视发生率高于欧美,而中国近视发生率居亚洲首位,达48.5%。需大于供,让中国眼科医生拥有大量的实操手术机会。

  “我国眼科医生的手术水平不由分说地比国外医生要高上许多。我从业近20年来,做了将近六万台手术,在美国眼科医生看来简直不可思议。”

  然而,中国眼科在人才储备培养、科研设备研发等关键问题上仍然存在被“卡脖子”的窘境。蔡劲锋并不回避这一现实,在他看来,对此进行投入、攻克科研难题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。这也是爱尔眼科在成立20周年之际向学界、业界所表达的态度:不断追求国际领先技术,助力实现“共享全球眼科智慧”。

  近视手术发展历史:高稳技术掀起手术摘镜新热潮

  近视手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,已经达到成熟、稳定的技术水平。

  据相关材料显示,自1973年,前苏联学者创立早期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手术以来,近视手术经历了三次革命。1987年,国外医生第一次将准分子激光治疗设备用于近视矫正,发明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(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, PRK),大幅提高了手术安全性、精确性和可预测性;由美国眼科医师佩伊曼改良、诞生于1990年的LASIK手术奠定了更加成熟稳定的近视手术理论;第三次革命是2003年诞生的飞秒激光手术,即常说的“半飞秒”。此后,近视矫正手术进入了高度稳定期,全飞秒SMIEL手术已经达到相当成熟、稳定的阶段。

  手术时间短、疼痛少、安全性高三大优势,让更多人愿意选择“手术摘镜”。《白皮书》数据显示,疫情下的爱尔眼科中国和欧洲近视手术量依然呈明显增长态势。2021年近视手术量同比2018年增长将近翻一番,通过手术摘镜已成为全球现象级热潮。

  近视最新趋势之一: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加

  在蔡劲锋院长及上海爱尔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专科的日常工作中,尊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成为了他们最为看重的一点。

  “现在,患者对手术的‘期望值’增加了,每个病人的实际需求都是不一样的。”蔡院长解释道,“因此在沟通中,我们一定会去了解患者的用眼习惯、术后的用眼需求等,来确定不同的手术方案。”

  蔡劲锋曾经为一位中年患者设计手术方案。由于患者年龄较大,既近视又远视,当面对开会、看文件、看手机和看电脑等不同需求场景时,就需要佩戴不同镜片的眼镜,这对他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。蔡院长便根据患者的主导眼,设计了个性化的定制方案,通过多次检查及试戴,模拟手术结果,最终确定了手术方案。

  还有一位从事IT行业的患者也让蔡劲锋印象深刻。当了解到患者需要经常看电脑,并且没有开车等用眼需求后,蔡院长为她设计了0.6、0.7,这最让她舒适的眼睛视力。

  “不是只有1.0、1.2的眼睛视力才是标准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。”同时,现在成熟的技术可以保证,在未来患者能够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更改度数,确保没有后顾之忧。

  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的背后,稳定的医疗质量是患者健康、安全的根本保障。在遵守国家标准的前提上,爱尔眼科在全球各地723家连锁眼科医院及中心都遵循临床路径的诊疗规范,形成了标准化的“分级连锁”管理模式,充分发挥人才、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,提升诊疗质量、完善医疗服务和优化医患沟通。

  近视手术未来探索:人才培养、科研研发携手共进

  科研创新、人才培养是长远发展的基石。

  在人才培养方面,爱尔眼科对内建立独特的导师培训机制,通过对新加入的眼科医生进行规范带教、实操考核,完成医生“爱尔标准化”的转变。对外,爱尔眼科践行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,将成立培训中心,对外开放培训,分享优秀经验。

  同时,爱尔眼科重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。自2013年与中南大学联合成立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,陆续推动了与湖北科技学院、武汉大学、暨南大学、安徽医科大学、天津大学和四川大学等高校的战略合作,联手共建眼科医教研平台,合力打造“名校+名企”典范,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眼科医学人才,为中国眼科学和视觉科学的创新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。

  眼科手术作为一项舶来品,当下,关键技术与设备生产全部由欧美国家垄断。蔡劲锋院长在上海疫情期间,真切感受到了这一窘境的困扰。“上海疫情期间,我非常担心这个问题。如果耗材无法从国外进口,那么,国内的很多眼科手术都将停摆。”

  解决眼科领域耗材“卡脖子”问题是爱尔眼科探索的目标,更是中国眼科学界、业界共同奋斗的方向。截止目前,爱尔眼科已在全国范围内构建起“八所、二站、二基地、三中心”的创新型科教研一体化平台,持续探索核心技术和设备的研发突破。上海爱尔眼科医院于2021年11月搬迁至上海市徐汇区,这座崭新的17层大楼,做到了对眼科及眼周相关病症的全覆盖。

  作为爱尔中国区近视手术培训带教考核导师,蔡劲锋未来将和上海爱尔眼科医院一起,开展覆盖范围更广、更多人群的近视手术多中心课题研究,助力实现“共享全球眼科智慧”,促进行业学术发展。